frankxin 发表于 2012-10-25 08:21:00

国内MBA报读人数看涨,学费水涨船高

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”,中国历来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度。然而教育话题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引人关注。每当网上抛出一个教育话题社会总能保持高热度,原因很简单:一来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,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国度。二来教育更事关国家未来的希望。
 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广东教育事业发展喜人:中小学教学质量大幅提高、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、职业教育突飞猛进……然而仍然有许多的问题被质疑: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,是不是一种理想与遥远的告白?教育市场、商业化是不是让教育育人背离了人的知性规律和小孩的成长天性?一个家庭把大量积蓄投入到对孩子的培养,受完高等教育的孩子却失业了,究竟该谁来买单?还有教育公平、教育体制、教育收费、教师工资等等……
  当一个社会教育成为热点话题,的确表明这个社会在进步,同时也反映出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。因此在《南方日报》第九次改版之际,推出《教育周刊》,将继续秉持“高度决定影响力”的办报理念,高度关注教育领域,大到教育发展理念、经费投入、政策机制以及转型升级的广东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机制,小到某一所中小学的教师待遇、学生的卫生和安全。
  “教育兴则国兴”,教育神圣使命让我们步履坚定,信心十足,相信只要我们重视教育、关注教育,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不是梦,创造一个更幸福的广东也不是梦。
  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已于10月10日开始,至10月31日结束。时下,“考研热”正在校园内外弥漫。
  近几年来,全国考研人数不断创造历史新高,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一举达到165.6万。在持续攀升的数字中,值得瞩目的是:通过统计历年MBA报考资料显示,近年来报考MBA的人数大幅上升,2012年MBA报考人数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。
  MBA,这项1991年才引进中国内地的专业学位教育,起步21年,日趋热门,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  今年以来,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。记者近日走访不少大学商学院获悉,许多教育人士预测,由于经济形势尚未转暖,“回炉”教育机构“充电”的人数将持续上升,预计今年MBA或现新一轮“报考热”。
  一片乐观之中,广大考生似乎迷惘了:近年来,MBA学费一路上涨;报考MBA人员中,“低龄化”趋势日益明显;在媒体和网络上,频频出现MBA含金量缩水的质疑声。
  MBA报考应当何去何从?当前MBA市场呈现哪些新特点、新趋势?近日,记者走访了多方人士。
  报读人数“看涨”MBA学费水涨船高
  10月18日,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提前面试的日子,虽然广州秋风瑟瑟,但前来面试的“温度”却没有减少。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中心主任王远怀特别忙碌,“面试官都不够了,我只好顶着上”,他略带歉意地向记者表示。
  尽管报名正在进行之中,但提前出线的热度,似乎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此前多名行业专家的观点:由于经济形势尚未转暖,“回炉”报读MBA的人数将持续上升,“MBA的春天”即将到来。
  MBA到底有多火?2012年考研网上报名统计数据显示,MBA报考人数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。据新华社报道,数年来,中国MBA报考人数一直在以每年20%左右的速度增长,去年更是增长了25%,达到9万人。在广州,去年报考暨南大学MBA人数同比去年增加37%。
  在持续火爆的同时,MBA的学费也呈现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之势。本土的中山大学非全日制MBA项目学费13.5万元,与去年持平。华南理工大学MBA学费两年间实现“三级跳”,从6.9万元涨到8.5万元,再到今年的10.5万元,暴涨52.17%,涨幅堪比房价。
  放眼省外,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国内一流商学院的在职MBA项目学费均超过18万元,其中,北大MBA与2011年相比涨了4万元。而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、长江商学院的全日制MBA项目学费更是史无前例地达到了33.6万元和36.8万元。
  据了解,当前正值各大院校2013年MBA项目招生报名宣传季,不少商学院正酝酿涨价。
  学员呈“低龄化”“低职化”态势
  1991年,我国批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进行MBA试点教育。到如今,我国已有232家大学同台竞争,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异常迅猛。
  国内MBA学位教育一路走来,并不平坦,从一开始大热到中期跌入谷底,到如今又现升温。
  自称“技术流”的陈玉龙,2011年自费参与了MBA学习,每年6万多元的学费对他而言是个不大不小的负担。陈玉龙是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化工二部主任,现在还担任着所在MBA班的班长。
  学化工出身,在化工二部从事聚乙烯生产,这些经历都似乎很难跟MBA培训搭上关系,不过陈玉龙自从参加工作开始,便对管理有很浓的兴趣。参加MBA后,陈玉龙发现自己接收新事物开拓新视野更加快,而且指挥协团队的执行力也得以增强。
  MBA报读的情况不仅与个人选择有关,更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。“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,报读MBA回暖是正常现象。”王远怀认为,在MBA经历了21年的供求关系不断变化中,报读MBA的人群已经趋于理智,对“什么是MBA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在此同时,修读MBA的人群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。
  “十年以前,报读MBA的主要是公司高管、CEO等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‘大鱼’。”在他看来,这批人士修读MBA,主要是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“问道”于学,找到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途径。
  而如今,放眼全国各大高校,MBA修读人群中年轻面孔越来越多,正在呈现出“低龄化”的态势。据王远怀介绍,以中大为例,目前修读的学生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,多数是具有6、7年工作经验,希望“回炉再造”提升自身“含金量”的企事业中层人士。但也不乏25岁出头,刚出茅庐三年的职场“新人”。
  “这一现象说明MBA具有很强的社会需求,另外职场人士的进修意识也不断增强。”王远怀表示。
  随着报读人群结构的变化,各大高校商学院也在进行着课程的调整,中山大学就将课程划分核心课程和选修课两部分,并设置校企合作课程、整合性课程等。“譬如校企合作课程,我们主张由老师上三分之一,邀请各大公司老总上三分之一,剩下的三分之一做项目,力求与商海实战相贴近。”王远怀告诉记者,为应对MBA学员低龄化的挑战,中大管院就将教学模式从“点拨”式教育,改为对社会资源和师资优势进行整合,以更加顺应行业发展。不过,他认为,在此过程中,能否吸引更高水平、管理经验更丰富的优秀师资,无疑是众多MBA竞争的核心。

  本土MBA热衷国际化社会评价两极化
 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,经济发达,中小企业众多。诱人的市场蛋糕,自然吸引名牌大学抢滩登陆。
  据了解,目前,我省有中大、华工、暨大、华师、广外、广商、广工、汕大等8所高校开办了MBA学位教育。除了这些“本地诸侯”,还有国内的北大、清华、上海交大等外省名牌高校,以及本土高校与美加、欧盟等著名商学院中外合作项目,形成三股力量瓜分市场,争夺MBA生源的态势。
  除此之外,还有各类“MBA”打头的研修班和总裁班,林林总总,良莠不齐。
  与“MBA热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一些人开始对国内MBA专业质量提出质疑,矛头直指国内高校MBA专业与国际接轨程度低,“含金量”更是随着就读人群和人数的扩大而不断下降。
  记者发现,其实,这一说法早在MBA在中国开办伊始就从未断绝过。教学质量的“软肋”一直是中国内地MBA备受诟病与争议的焦点。
  在商学院内部,有AMBA、EQUIS和AACSB三项国际顶级权威管理教育体系认证,这也是国内开办MBA高校衡量自身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。目前,国内全部三大认证的,仅上海交通大学商学院一家,而获得其中两项认证的,也仅中山大学等国内9所高校,大多数高校尚未达到较高认证水平,甚至有人形象地将国内的MBA学历形容为“土硕”。
  对此,王远怀认为,经过20年的完善和发展,目前国内MBA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正朝着从“形似”到“神似”的转型。“虽然大多数开设MBA的高校并没有完全取得三项认证,但借鉴国际化的办学理念,通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MBA,走具有‘中国特色’的MBA之路为当地输送人才,才是MBA教育最重要的任务。”他同时指出,目前报读MBA的学生不少抱着“一毕业就能月薪翻番”的想法,以及社会对MBA期望值过高都是造成对MBA存在评价两极化的原因。
  “根据自身需求,尤其是选择恰当的时机报读MBA,才是一种理性未来投资。”王远怀表示,MBA作为一种实务型的学历,应该在准确自己的事业发展阶段的同时,选择修读的方向和时机,理智报读。
  过来人说
  将工作经验转化成职业素养
  钟婉瑜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
  在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摸爬打滚18载的钟婉瑜,去年参加了西南大学设于广州的MBA企业管理培训课程。这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遇到一位教授MBA课程的老师,当时双方交流了甚久,她被说服参加一期培训。
  报考前她惴惴不安: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,一步一脚印从公司基层做起,为工作付出甚多,却少有机会总结经验。钟婉瑜告诉记者,她很羡慕年轻的职业经理人,他们除了职场经验尚需打磨外,自身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管理理论。如何把十几年的零星经验变成提高职业素养的资本呢?MBA真能帮她变成更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吗?最后,钟婉瑜决定走入了课堂。
  事实上,钟琬瑜的选择是水到渠成的。她现任美的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,在职场上已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,经常要与下属进行团队合作,如何带好人力资源团队是她最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  她告诉记者,目前她的MBA学习已进入论文写作期。通过近两年的MBA学习,她最大的感触是当一名尽职的职业经理人真不容易。
  钟婉瑜最钟意的两门MBA课程是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。她对一位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博导心悦诚服,这位博导不但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研究,而且是多家大型企业运营顾问。在课堂上,博导所提供的讨论案例更是切中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要害。通过与导师和MBA同学的沟通,对她的管理起到很大的启发。
  在钟婉瑜所在的公司里,读MBA的人不在少数,她的多名上司早已毕业。她还说,班上许多同学都经历过从基层起步的事业初期,期间从事过多个工种,并且经常参加公司培训。而有的MBA同学甚至读过几期MBA培训,就是认为知识要不断更新。
  教育者说
  对本土MBA有信心
  谌新民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
  谌新民有个令他自豪的身份华南师范大学MBA教学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。这几年,随着广东MBA教育快速发展,省外高校在粤招生成为常态。本土高校的MBA与外地知名大学MBA招生时短兵相接,竞争越来越激烈。
  谌新民认为,外地高校来粤争抢生源证明MBA看好广东市场,同时也证明MBA教育市场的需求量很大。此外,MBA市场竞争激烈亦有利于提高同行的办学水平和质量。
  谌新民认为,省外高校在粤办MBA看到的更多是市场,能不能给本地的学员带来深度培养可能还有待检验。他说,北京、香港等高校的MBA教育质量很好,但是能否把最具核心优势的师资也带来广东仍然存疑。
  谌新民对本土MBA教学很有信心。他认为,本土MBA优势很明显。广东各高校都集中了主要的师资力量办学,教师们立足于广东,深耕珠三角,更关键的是授课老师对广东本地的经济产业相当了解。而且高校各有特色,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,与广东的产业结构很贴近,所以广东高校的MBA教学质量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。他举例说,广东高校MBA教育的区域经济、人力资源和服务业等课程都是在全国有名的,像劳资纠纷处理的课题便走在全国前列。
  各大知名高校相继推出MBA教育,导致不少人对MBA的教学质量颇有诟病。谌新民说,MBA教育已经走下精英教育神坛,学员应该把它看成一种职业素养和技能教育的提升,将其当成资本投资。
  他还提醒参与MBA教育的学员,一定要静下心来学理论,不能浮躁,否则职业提升上不可能走得太远。另外,要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意识,一定要形成有自己竞争力的课程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国内MBA报读人数看涨,学费水涨船高